8月24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中职组)总决赛争夺赛在江苏南京圆满收官。重庆工商学校参赛团队(成员:杨晴、李奕臻、李憧林、程星兴)凭借出色表现斩获金奖,并以该赛道(中职组)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顺利晋级世赛总决赛排位赛,创造了学校在该赛道赛项的历史最佳成绩。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前身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24年起升级为国际性赛事。这项赛事由教育部牵头,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个国家部委及事业组织共同筹办。此次赛项吸引了全球152支优秀职业院校团队同台竞技,评选出15项金奖,28项银奖,43项铜奖。在这场高水平、高强度的比拼中,我校学子沉着冷静、稳定发挥,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敏捷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优秀的职业素养,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展现了学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雄厚实力和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学校高度重视与团队数月来的不懈努力。备赛期间,同学们每天扎根实训基地,反复打磨技术细节,不断提升操作熟练度与应变能力;指导教师周文凭、陈鑫涛以及辅导团队惠建国、张翔瑞、罗太逸更全程陪伴,针对赛事难点量身定制训练方案,从技术突破到心理调适,为选手提供全方位保障。

学校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构建了完善的竞赛培养机制,涵盖选手选拔、专项训练、后勤保障等全链条支持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追逐梦想的广阔平台。

此次获奖不仅为学校赢得荣誉,也为重庆市职业教育增添了光彩。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征战总决赛排位赛,向更高的荣誉发起冲击!学校将以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重庆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8月24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中职组)总决赛争夺赛在江苏南京圆满收官。重庆工商学校参赛团队(成员:杨晴、李奕臻、李憧林、程星兴)凭借出色表现斩获金奖,并以该赛道(中职组)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顺利晋级世赛总决赛排位赛,创造了学校在该赛道赛项的历史最佳成绩。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前身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24年起升级为国际性赛事。这项赛事由教育部牵头,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个国家部委及事业组织共同筹办。此次赛项吸引了全球152支优秀职业院校团队同台竞技,评选出15项金奖,28项银奖,43项铜奖。在这场高水平、高强度的比拼中,我校学子沉着冷静、稳定发挥,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敏捷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优秀的职业素养,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展现了学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雄厚实力和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学校高度重视与团队数月来的不懈努力。备赛期间,同学们每天扎根实训基地,反复打磨技术细节,不断提升操作熟练度与应变能力;指导教师周文凭、陈鑫涛以及辅导团队惠建国、张翔瑞、罗太逸更全程陪伴,针对赛事难点量身定制训练方案,从技术突破到心理调适,为选手提供全方位保障。

学校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构建了完善的竞赛培养机制,涵盖选手选拔、专项训练、后勤保障等全链条支持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追逐梦想的广阔平台。

此次获奖不仅为学校赢得荣誉,也为重庆市职业教育增添了光彩。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征战总决赛排位赛,向更高的荣誉发起冲击!学校将以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重庆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Word格式文件见附件文档:

综合实训大楼、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底楼部分门面公开招租(第13次).docx


Word格式文件见附件文档:

重庆工商学校2025年暑假教师招聘公告.docx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6月28日至7月2日,学校团委组织20名志愿者到江津区慈云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聚智铸担当,调研赋能绘兴图

6月28日,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幕式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刁家社区拉开帷幕。共青团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委员会、社区工作人员及我校志愿团队参加开幕式。

志愿者们兵分多路,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慈云社区进行调研,聚焦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摸清社区的地理位置与区域划分,清晰掌握居民区、商业区、农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他们对文化活动的喜好和需求,确保本次服务实践活动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真正做到近民、惠民、利民。

倾心辅学助童长,童梦奋航展新章

6月29日-7月2日,辅学精进队分成两组,分别在江津区慈云镇慈音寺青少年之家、刁家社区有序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助学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学习难题,精准发力。

现场,志愿者针对孩子们的学科薄弱环节展开辅导。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中,他们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引导孩子从文本整体架构分析逻辑关系、提炼关键信息,培养文本分析能力。数学应用题辅导时,志愿者选取实际案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分步讲解解题思路。英语辅导则聚焦发音和语法薄弱点,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细致纠音、讲解语法,同时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口语交流,提升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当天,校团委老师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有序完成63 位留守儿童学习用品礼包捐赠。礼包内含铅笔、橡皮、书包、文具盒等丰富实用的基础学习用具,为孩子们的求知之路提供物质支撑,助力他们稳步前行。

躬耕劳作探真知,情系农家赴新程

6月30日,一场热火朝天的环保护农行动在慈云镇展开,为当地环境改善注入青春力量。志愿者们分工细致、协作高效。他们来到绿化带与田间地头,在农户的指引下专注清理杂草,不放过任何隐蔽角落,让原本杂草丛生的田地变得规整有序。

田间务农结束后,志愿者们来到慈云寺社区门口,手持扫帚、垃圾袋,认真清扫路面,不遗漏一片纸屑、一个烟头,使道路干净整洁。下午,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河道、街道,仔细捡拾白色垃圾,塑料瓶、包装袋等都被一一收入垃圾袋。

尽管天气酷热,汗水湿透衣衫,志愿者仍坚守岗位。此次行动既改善了乡村社区环境,也增强了居民环保意识。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用青春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描绘生态宜居画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亮丽风景线。

童心向法启心智,护苗成长筑安堤

7月1日至2日,别开生面的童心“法”护成长活动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热烈开展。活动创新采用"微视频+微讲座"形式,为当地乡村儿童量身打造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暴力三大主题普法课程,通过沉浸式法治教育为孩子们送上暑期安全“大礼包”。

“护苗”成长队的志愿者们用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安全知识。在防溺水环节,通过展示溺水事故的惨痛画面,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私自下水游泳的危险;防性侵和防校园暴力部分,结合具体情景模拟,教孩子们如何识别潜在风险,以及在遭遇危险时如何勇敢说“不”。

孩子们专注参与,积极参与互动。志愿者们耐心解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此次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普法形式,有效推动法律知识从"书本"走向"心间",切实提升乡村儿童危险预判能力与自我保护技能,为未成年人安全成长构筑起坚实的法治防护网。

传技实践助农兴,守正创新谋发展

7月2日,一场科技助农活动在慈云镇美宜佳农资有限公司花椒基地举行。志愿者在农机教练指导下,操控农用无人机开展全域农田巡查。通过高清影像实时传输,精准监测花椒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分布情况,为后续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在种植技术研讨环节,志愿者与农业专家共同探索有机耕作模式,重点推广科学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保护土壤结构。双方一致强调,需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管理、收获全流程减少化学投入,降低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是青春挺膺担当和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的美丽邂逅,是工商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生动课堂。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融合模式,拓展更多元的乡村服务实践活动,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6月28日至7月2日,学校团委组织20名志愿者到江津区慈云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聚智铸担当,调研赋能绘兴图

6月28日,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幕式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刁家社区拉开帷幕。共青团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委员会、社区工作人员及我校志愿团队参加开幕式。

志愿者们兵分多路,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慈云社区进行调研,聚焦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摸清社区的地理位置与区域划分,清晰掌握居民区、商业区、农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他们对文化活动的喜好和需求,确保本次服务实践活动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真正做到近民、惠民、利民。

倾心辅学助童长,童梦奋航展新章

6月29日-7月2日,辅学精进队分成两组,分别在江津区慈云镇慈音寺青少年之家、刁家社区有序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助学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学习难题,精准发力。

现场,志愿者针对孩子们的学科薄弱环节展开辅导。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中,他们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引导孩子从文本整体架构分析逻辑关系、提炼关键信息,培养文本分析能力。数学应用题辅导时,志愿者选取实际案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分步讲解解题思路。英语辅导则聚焦发音和语法薄弱点,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细致纠音、讲解语法,同时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口语交流,提升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当天,校团委老师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有序完成63 位留守儿童学习用品礼包捐赠。礼包内含铅笔、橡皮、书包、文具盒等丰富实用的基础学习用具,为孩子们的求知之路提供物质支撑,助力他们稳步前行。

躬耕劳作探真知,情系农家赴新程

6月30日,一场热火朝天的环保护农行动在慈云镇展开,为当地环境改善注入青春力量。志愿者们分工细致、协作高效。他们来到绿化带与田间地头,在农户的指引下专注清理杂草,不放过任何隐蔽角落,让原本杂草丛生的田地变得规整有序。

田间务农结束后,志愿者们来到慈云寺社区门口,手持扫帚、垃圾袋,认真清扫路面,不遗漏一片纸屑、一个烟头,使道路干净整洁。下午,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河道、街道,仔细捡拾白色垃圾,塑料瓶、包装袋等都被一一收入垃圾袋。

尽管天气酷热,汗水湿透衣衫,志愿者仍坚守岗位。此次行动既改善了乡村社区环境,也增强了居民环保意识。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用青春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描绘生态宜居画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亮丽风景线。

童心向法启心智,护苗成长筑安堤

7月1日至2日,别开生面的童心“法”护成长活动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热烈开展。活动创新采用"微视频+微讲座"形式,为当地乡村儿童量身打造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暴力三大主题普法课程,通过沉浸式法治教育为孩子们送上暑期安全“大礼包”。

“护苗”成长队的志愿者们用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安全知识。在防溺水环节,通过展示溺水事故的惨痛画面,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私自下水游泳的危险;防性侵和防校园暴力部分,结合具体情景模拟,教孩子们如何识别潜在风险,以及在遭遇危险时如何勇敢说“不”。

孩子们专注参与,积极参与互动。志愿者们耐心解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此次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普法形式,有效推动法律知识从"书本"走向"心间",切实提升乡村儿童危险预判能力与自我保护技能,为未成年人安全成长构筑起坚实的法治防护网。

传技实践助农兴,守正创新谋发展

7月2日,一场科技助农活动在慈云镇美宜佳农资有限公司花椒基地举行。志愿者在农机教练指导下,操控农用无人机开展全域农田巡查。通过高清影像实时传输,精准监测花椒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分布情况,为后续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在种植技术研讨环节,志愿者与农业专家共同探索有机耕作模式,重点推广科学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保护土壤结构。双方一致强调,需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管理、收获全流程减少化学投入,降低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是青春挺膺担当和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的美丽邂逅,是工商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生动课堂。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融合模式,拓展更多元的乡村服务实践活动,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6月28日至7月2日,学校团委组织20名志愿者到江津区慈云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聚智铸担当,调研赋能绘兴图

6月28日,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幕式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刁家社区拉开帷幕。共青团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委员会、社区工作人员及我校志愿团队参加开幕式。

志愿者们兵分多路,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慈云社区进行调研,聚焦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摸清社区的地理位置与区域划分,清晰掌握居民区、商业区、农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他们对文化活动的喜好和需求,确保本次服务实践活动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真正做到近民、惠民、利民。

倾心辅学助童长,童梦奋航展新章

6月29日-7月2日,辅学精进队分成两组,分别在江津区慈云镇慈音寺青少年之家、刁家社区有序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助学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学习难题,精准发力。

现场,志愿者针对孩子们的学科薄弱环节展开辅导。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中,他们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引导孩子从文本整体架构分析逻辑关系、提炼关键信息,培养文本分析能力。数学应用题辅导时,志愿者选取实际案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分步讲解解题思路。英语辅导则聚焦发音和语法薄弱点,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细致纠音、讲解语法,同时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口语交流,提升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当天,校团委老师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有序完成63 位留守儿童学习用品礼包捐赠。礼包内含铅笔、橡皮、书包、文具盒等丰富实用的基础学习用具,为孩子们的求知之路提供物质支撑,助力他们稳步前行。

躬耕劳作探真知,情系农家赴新程

6月30日,一场热火朝天的环保护农行动在慈云镇展开,为当地环境改善注入青春力量。志愿者们分工细致、协作高效。他们来到绿化带与田间地头,在农户的指引下专注清理杂草,不放过任何隐蔽角落,让原本杂草丛生的田地变得规整有序。

田间务农结束后,志愿者们来到慈云寺社区门口,手持扫帚、垃圾袋,认真清扫路面,不遗漏一片纸屑、一个烟头,使道路干净整洁。下午,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河道、街道,仔细捡拾白色垃圾,塑料瓶、包装袋等都被一一收入垃圾袋。

尽管天气酷热,汗水湿透衣衫,志愿者仍坚守岗位。此次行动既改善了乡村社区环境,也增强了居民环保意识。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用青春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描绘生态宜居画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亮丽风景线。

童心向法启心智,护苗成长筑安堤

7月1日至2日,别开生面的童心“法”护成长活动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热烈开展。活动创新采用"微视频+微讲座"形式,为当地乡村儿童量身打造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暴力三大主题普法课程,通过沉浸式法治教育为孩子们送上暑期安全“大礼包”。

“护苗”成长队的志愿者们用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安全知识。在防溺水环节,通过展示溺水事故的惨痛画面,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私自下水游泳的危险;防性侵和防校园暴力部分,结合具体情景模拟,教孩子们如何识别潜在风险,以及在遭遇危险时如何勇敢说“不”。

孩子们专注参与,积极参与互动。志愿者们耐心解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此次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普法形式,有效推动法律知识从"书本"走向"心间",切实提升乡村儿童危险预判能力与自我保护技能,为未成年人安全成长构筑起坚实的法治防护网。

传技实践助农兴,守正创新谋发展

7月2日,一场科技助农活动在慈云镇美宜佳农资有限公司花椒基地举行。志愿者在农机教练指导下,操控农用无人机开展全域农田巡查。通过高清影像实时传输,精准监测花椒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分布情况,为后续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在种植技术研讨环节,志愿者与农业专家共同探索有机耕作模式,重点推广科学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保护土壤结构。双方一致强调,需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管理、收获全流程减少化学投入,降低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是青春挺膺担当和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的美丽邂逅,是工商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生动课堂。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融合模式,拓展更多元的乡村服务实践活动,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6月28日至7月2日,学校团委组织20名志愿者到江津区慈云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聚智铸担当,调研赋能绘兴图

6月28日,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幕式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刁家社区拉开帷幕。共青团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委员会、社区工作人员及我校志愿团队参加开幕式。

志愿者们兵分多路,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慈云社区进行调研,聚焦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摸清社区的地理位置与区域划分,清晰掌握居民区、商业区、农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他们对文化活动的喜好和需求,确保本次服务实践活动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真正做到近民、惠民、利民。

倾心辅学助童长,童梦奋航展新章

6月29日-7月2日,辅学精进队分成两组,分别在江津区慈云镇慈音寺青少年之家、刁家社区有序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助学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学习难题,精准发力。

现场,志愿者针对孩子们的学科薄弱环节展开辅导。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中,他们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引导孩子从文本整体架构分析逻辑关系、提炼关键信息,培养文本分析能力。数学应用题辅导时,志愿者选取实际案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分步讲解解题思路。英语辅导则聚焦发音和语法薄弱点,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细致纠音、讲解语法,同时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口语交流,提升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当天,校团委老师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有序完成63 位留守儿童学习用品礼包捐赠。礼包内含铅笔、橡皮、书包、文具盒等丰富实用的基础学习用具,为孩子们的求知之路提供物质支撑,助力他们稳步前行。

躬耕劳作探真知,情系农家赴新程

6月30日,一场热火朝天的环保护农行动在慈云镇展开,为当地环境改善注入青春力量。志愿者们分工细致、协作高效。他们来到绿化带与田间地头,在农户的指引下专注清理杂草,不放过任何隐蔽角落,让原本杂草丛生的田地变得规整有序。

田间务农结束后,志愿者们来到慈云寺社区门口,手持扫帚、垃圾袋,认真清扫路面,不遗漏一片纸屑、一个烟头,使道路干净整洁。下午,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河道、街道,仔细捡拾白色垃圾,塑料瓶、包装袋等都被一一收入垃圾袋。

尽管天气酷热,汗水湿透衣衫,志愿者仍坚守岗位。此次行动既改善了乡村社区环境,也增强了居民环保意识。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用青春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描绘生态宜居画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亮丽风景线。

童心向法启心智,护苗成长筑安堤

7月1日至2日,别开生面的童心“法”护成长活动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热烈开展。活动创新采用"微视频+微讲座"形式,为当地乡村儿童量身打造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暴力三大主题普法课程,通过沉浸式法治教育为孩子们送上暑期安全“大礼包”。

“护苗”成长队的志愿者们用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安全知识。在防溺水环节,通过展示溺水事故的惨痛画面,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私自下水游泳的危险;防性侵和防校园暴力部分,结合具体情景模拟,教孩子们如何识别潜在风险,以及在遭遇危险时如何勇敢说“不”。

孩子们专注参与,积极参与互动。志愿者们耐心解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此次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普法形式,有效推动法律知识从"书本"走向"心间",切实提升乡村儿童危险预判能力与自我保护技能,为未成年人安全成长构筑起坚实的法治防护网。

传技实践助农兴,守正创新谋发展

7月2日,一场科技助农活动在慈云镇美宜佳农资有限公司花椒基地举行。志愿者在农机教练指导下,操控农用无人机开展全域农田巡查。通过高清影像实时传输,精准监测花椒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分布情况,为后续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在种植技术研讨环节,志愿者与农业专家共同探索有机耕作模式,重点推广科学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保护土壤结构。双方一致强调,需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管理、收获全流程减少化学投入,降低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是青春挺膺担当和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的美丽邂逅,是工商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生动课堂。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融合模式,拓展更多元的乡村服务实践活动,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近日,重庆市教委公示2025年中等职业学校分类发展建设项目拟立项名单,重庆工商学校凭借在贯通人才培养领域的深耕积淀,成功获批“长学制培养试点校”,是全市8所试点学校之一。

自2015年起,学校在市教委指导下率先探索贯通培养模式。经过十年深耕,逐步搭建起“中高本”立体化培养体系。电气运行与控制等6个专业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携手,构建“3+4中本贯通”培养通道,学生通过中职3年夯实基础后,可直接升入本科院校完成4年学习;数控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通过课程标准一体化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学生质量评价创新,累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720人,深受用人单位和本科院校的一致好评,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同步跃升。

此次成功立项,既是对学校十年改革成效的高度肯定,更是面向未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全新起点。学校将持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锚定区域产业升级需求,深化“五个一体化”建设,开发一体化课程体系与数字化资源,编写融合产业新技术的新形态教材,打造兼具教学能力与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建集教学、实训、生产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通过形成长学制培养的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教师能力标准和基地建设标准,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服务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试点实践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工商方案”。

第 1 页 共 58 页